来自《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
汉语 词 意识 问题 研究 的 新 突破
——评论 彭 泽润 的《词 和 字 研究》
——评论 彭 泽润 的《词 和 字 研究》
关彦庆(教授)
(吉林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通化134002)
电子邮件联系:
(吉林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通化134002)
电子邮件联系:
摘要:有关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词式 书写 和 字式 书写 的 问题,越来越 受到 关注。古代 汉语 的词 基本上 是 一个 音节 表达,一个 字 记录。然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一般 多于 一个 音节 表达,多于 一个 字 记录。这 就 需要 我们 在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 的 协调 发展、汉语 书写 形式、汉语 教学、汉语 工具书、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方面 重新 审视 字 和 词 的 关系。彭 泽润 的 这 本《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就 对 这 一系列 的 问题 进行 全面 深入 的 探讨。
关键 词:语言 规划; 词式 书写;字式 书写;词;字
关键 词:语言 规划; 词式 书写;字式 书写;词;字
彭 泽润 的 《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以下 简称 《词 和 字 研究》,引用 说明 中 的 “p.” 表示 这 本 书 的 页码)2005 年 由 中国 文史 出版社 出版 第1 版,2007 年 出版 第2 版。这 本 书 是 作者 最近 10 年 来,围绕 词 意识 问题 思考 的 结晶。它 形成 了 比较 完整 的 理论 体系,并且 紧密 联系 社会 发展 对 语言 的 需要,在 20 世纪 到 21 世纪 的 转折 关头,对 汉语 的 应用 和 发展 具有 世纪 冲击力。
1. 从 拼音 到 汉字 文本 全面 探索 词 意识 问题
古代 汉语 的 词 基本上 是 一个 音节 表达,一个 字 记录。然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一般 多于 一个 音节 表达,多于 一个 字 记录。这 就 需要 我们 在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 的 协调 发展、汉语 书写 形式、汉语 教学、汉语 工具书、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方面 重新 审视 字 和 词 的 关系,进行 系列 的 改革 和 改进。
“语文 改革 改变了 中国 语文 生活 的 落后 面貌,促进了 中国 社会 的 发展。”(苏 培成,2005)对于 汉语 词 和 字 的 问题 以及 相关 的 语文 改革,大约 100 年 前 就 有 人 关注 了。黎 锦熙 1924 年 的《新著 国语 文法》中 第一 章 绪论 中 第二 个 小节 标题 是 “字 与 词”。他 只是 简单地 说了 什么 是 字,什么 是 词,“有时 一个 字 就是 一个 词”,“有时 要 两 个 字 以上 组合 起来 才 成功 一个 词”(黎 锦熙,2001)。虽然 没有 深入 的 讨论,而且 把 “字” 和 构成 词 的 “语素” 混淆 起来 了,但是 他 已经 提出了 词 和 字 的 不同。后来 有 很 多 学者 关注 这 一 问题,但是 论述 都 比较 零散。
1988 年 中国 诞生 了 汉语 拼音 字母 文本 的 汉语 正词法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但是 这个 规则 诞生 20 年 了,作为 汉语 拼音 教学 的 重要 补充 内容 一直 没有 进入 中小学 基础 教育 的 教材 中。汉字 文本 的 汉语 正词法 的 还 在 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领域 开始 萌芽。
《词 和 字 研究》 是 第一 本 从 语言 规划 角度 全面 系统 论述 这个 问题 的 专著。本 书 共 有 9 章。第1-2 章 从 总体上 论述 有关“词 和 字”、“字 和 文字”的 区别 与 联系,并且 批评了 一些 错误 观点。第3-5 章 从“词 意识”入手,着重 阐述“词式 书写 和 汉语 书写 改革”、“‘正词法’ 和 词式 书写 实践”问题。第6-9 章 分别 从 语言 现代化、语言 教学、字典 词典 编写、语言 信息 处理 各个 角度 进行 理论 和 实践 的 探索,提出 一些 设想 与 方案。
《词 和 字 研究》 这 本 书 开宗明义 地 提出“词 和 字 是 中国 语言 规划 的 重要 理论 基石”(p. 11)(p 表示 这 本 书 第2 版 的 页码。以下 相同。)这一 论题,全书 始终 围绕 这 一 中心,或者 宏观 引导,或者 微观 阐发,提出了 许多 创新性 观点。
2. 明确 深刻 地 提出 和 阐述 创新性 观点
作者 在 书 中 提出了 许多 创新性 观点,使 人 耳目一新。 他 认为 词 是 语言 的 基本 单位,字 是 文字 体系 中 的 基本 单位,并且 给“字”下了 定义:字 是 文字 体系 中 最小 又 自由 的 视觉 平面 单位(p. 43)。这样 就 为 进一步 分清“词”和“字”的 界限 提供了 标准。作者 在 这个 基础 上,还 提出了 词 的 确认 原则、词 的 切分 标准、词式 书写 的 理论 依据,并且 认为 空格 是 隔离 词 的 国际 通用 方法,词式 书写 是 标点 符号 功能 的 扩大。作者 还 进一步 分析了 汉语 没有 英语 那样 迫切 需要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原因 以及 汉语 词式 书写 改革 的 心理 障碍 等 问题。这些 创新性 观点 具有 一定 的 前瞻性,是 作者 主要 学术 思想 观点 的 集中 体现。
尤其 值得 注意 的 是,作者 在 第3 章 提出“词 是 学习 和 使用 语言 的 起点”(p. 67),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意识 教育 却 严重 缺乏,这样“会 使 我们 的 后代 写 出来 的 文章 文言 白话 相互 夹杂,破坏 现代 汉语 的 纯洁性,一定 程度地 走 文言文 的 老路”(p. 70),所以,作者 强调“词 意识 必须 从 儿童 教育 开始 强化”。的确,现在 的 小学生 教材、儿童 出版物,甚至 一些 语文 报刊 都 只是 给 汉字 注音,而 不 是 按照 词 拼写,不 注重 儿童 词 意识 的 培养。所以,作者 的 呼吁 值得 我们 深思。
3. 善于 把 基础 理论 研究 和 应用 研究 结合 起来
除了 宏观 地 密切 关注 中国 语言 及其 文字 的 历史、现状 和 未来,作者 在 书 中 还 一一 专门 探索 与“词 和 字”有关 的 各个 领域。 有关 “词 和 字”的 研究 已经 不 仅仅 局限 在 传统 的 语法学 和 词汇学 方面。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和 科技 的 进步,汉语 信息 处理、词典 字典 的 编写,对内 对外 汉语 教学 以及 语言 现代化 等 众多 领域 越来越 急 需要 理清 词 和 字 之间 的 关系。作者 审时度势,心思慎密 地 注意 到 了 这 一 点,在 第6-9 章,作者 逐一 阐述 这些 问题,提出 自己 的 看法 与 设想。
例如 在 第6 章 “语言 现代化”方面,作者 提出 要 努力 开拓 有关 词 和 字 的 中国 语言 现代化 实践 ,并且 在 实践 中 解决 语言 现代化 中 与 词 和 字 有关 的 问题。在 第7 章 “汉语 教学”中 作者 强调 不仅 要 完善 大学“现代 汉语”正词法 教学,还要 减少 中学《语文》夹杂 文言词 的 现象 以及 加强 小学《语文》拼音 教学 的 词 意识。在 第8 章“汉语 工具书 ”方面 作者 认为 不仅 现代 汉语 词典、字典 的 编写 要 有 现代化 的 思想 和 方案,而且 要 严格 区分 词典 和 字典,并且 针对 现代 汉语 字典 编写 现代化 的 方案 提出了 6 点 理论 建议。在 第9 章“汉语 信息 处理” 方面 ,作者 提出了“从 拼音 和 词 入手 是 汉语 电脑 输入 的 关键”,并且 介绍了 汉语 的 自动 分词 和 罗 海清 的 生成性 小词表。
4. 努力 把握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结合 的 科学 方向
本 书 作者 不但 从 汉语 个体 角度 进行 阐述,而且 结合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两 个 方面,系统 客观 地 研究 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词 和 字 问题。针对 有的 学者 强调 汉语 特点 的 时候,在 一定 程度 上 忽视 “语言 共性”,作者 强调“应该 从 共性 中 把握 真正 的 个性”(p. 26)。例如,由于 汉语 实行 字式 书写,英语 实行 词式 书写,所以 我们 很 多 人 错误 地 把 汉语 中 的“字”同 英语 中 的“词”等同 起来。 作者 站在 普通 语言学 的 高度,从“字” 和 “字母” 的 共性 角度 进行 研究,认为“字母 是 字”,“字母 是 表音 文字 的 字,而 不是 比 字 小 的 构字 单位”(p. 44),所以“英语 的‘letter(字母)’应该 跟 汉语 的‘字’对应”(p. 42)。英汉 同义词 词典 也 是 这样 解释的,在“letter(字母,文字,书信)”的 同义词 中 就 有“ character(字,字母)” ,而 汉语 的 “字” 一般 在 英语 中 都 翻译 成“character”。(郑太平、陈南主编,1992)而 上述 的 错误 观点 又 使 很 多 人 只 看到 了 汉语 中 的 字 和 词 的 不同,忽视了 西方 语言 中 字 和 词 的 不同,所以 作者 又 强调“不要 把 字 和 词 的 共性 当做 汉语 的 个性”(p. 37)。
周 有光 说“今天,什么 事情 都 要 从 世界 来 看 中国,不能 从 中国 来 看 世界,也 不能 从 中国 来 看 中国,因为 从 中国 来看 中国,那么 你 的 眼光 就 没有 方法 放大。”(周 有光,2006)本书 作者 正是“站在 人类 语言 及其 文字 的 历史 发展 高度”(p. 281),尊重 共性、把握 个性地 研究 词 和 字 的 问题。正确 处理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的 关系 对 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词 和 字 的 研究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5. 敢于 质疑 权威 学者 的 学术 观点
作者 在 论述 过程 中 遇到 目前 语言学 中 的 一些 问题,也 敢于 提出 自己 的 意见,即使 面对 权威 也 敢于 质疑。他 批评 何 丹 认为 文字 类型 跟 语言 类型 有 必然 关系 等 错误(p. 45)。他 对 权威 学者 徐 通锵 的《基础 语言学 教程》中 否定 汉语 的 基本 单位 是 词,认为 汉语 的 基本 结构 单位 是“字”等 观点 进行了 驳斥,认为“这是 对 汉语 认识 的 一种 倒退”( p. 14)。例如《基础 语言学 教程》用“游泳”这样 的 特殊 的 离合词 来 否定 汉语 词 的 存在。作者 列举 了“游戏”、“游览”、“什么”、“桌子”等 词 的 整体性 很 强 的 例子 反驳 这 一 观点。对 权威 学者 胡 明扬 主编 的《语言学 概论》 中“字符” 概念 的 含糊 使用,作者 也 进行 了 科学 分析,阐述了 自己 的 观点 和 立场。
6. 全面 实践 词式 书写 新 方式
当代 著名 语言学家,102 岁 的 老人 周 有光 给 这本 书 第2 版 题词:“词式 书写 就是 分词 连写,这是 书写 方法 的 进步;在 出版物 上 应用 方便 阅读,在 电脑上 应用 方便 传输,值得 大家 来 研究 尝试。”
文字 有 两种 书写 方式:一种 是 一个 字 一个 字 排列,叫做“字式 书写”;一种 是 在 这个 基础上 一个 词 一个 词 进行 分离 排列,叫做“词式 书写”。“词式 书写”又 叫做“分词 连写”、“词儿 连写”,很 多 语言 例如 英语、德语、俄语 等 都 实行 词式 书写 ,汉语 的 汉字 文本 现在 还 只是 采用 字式 书写 方式。
当 我们 看到 彭 泽润 的《词 和 字 研究》这 本 书 的 时侯,有 一 个 强烈 的 印象,这 是 又 一 本 全面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图书。 2002年 中南 大学 出版社 出版了 由 彭 泽润,李 葆嘉 主编 的《语言 理论》,是 用 计算机 处理 汉语 以来 中国 第一 本 全面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汉字 文本 图书。作者 在 《词 和 字 研究》中,又 一次 执着 地 实践 词式 书写,向 传统 书写 习惯 挑战,可以 看成 中国 语言 现代化 领域 的 急先锋。
虽然 在 汉语 中 实践 和 尝试 词式 书写 的 历史 有 100 多 年 了,但是 真正 能够 做到 从 学术 到 日常 生活 都 实践 词式 书写 的 人 却 寥寥无几,这 是 因为 有时 习惯 大于 理性。然而 彭 泽润 却 是 一位 不但 敢于 探求 真理,更 是 一位 勇于 实践 真理 的 人,他“现在 只要 使用 汉字,无论 写 文章,还是 写 信,还是 上课 写 板书,无论 使用 汉字 还是 使用 汉语 拼音 写 汉语,都 坚持 词式 书写。”(p. 88)
7. 保持 深入 浅出 的 学术 语言 风格
语言 的 使用 生动 形象 也 是 本 书 的 一 大 特色。作者 在 说明 自己 观点 的 时候,不仅 论证 严密、例证 丰富,而且 语言 深入浅出,阐述 得 活泼 有趣、生动 形象,使 人 印象 深刻。例如 对于 词式 书写 不少 人 仍然 存在 疑虑,甚至 产生 各种 认识 障碍,作者 在 第2 章“字 和 文字”中 分析 汉语 词式 书写 存在 的 认识 误区 的 时候,认为 人们 存在 这些 疑虑 或者 认识 障碍 的 重要 理由 是 汉语 的 词 不 容易 分 清楚 ,作者 说 “这 好象 贫困 地区 的 人 对 那些 扶贫 的 人 说 ‘我们 没有 过 富裕 生活 的 习惯。’”(p. 30)作者 分析 得 一针见血,让 人 忍俊不禁。在 说明“文”作为 构字 部件 做 一个 字 的 一 部分 的 时候 迁就 字 的 其他 部分 的 形体 时,作者 又 形象 举例:有的 跨开 腿 骑 在 上面,例如“紊”;有的 收拢 四肢,缩 在 一边,例如“刘”;有的 规规矩矩 躲 在 里面,例如“闵”。(p. 43)这 就 把 本来 枯燥 无味 的 语言 理论 生动 形象地 表述 出来。
8. 存在 的 不足
开创 一个 崭新 的 领域,实践 一种 崭新 的 书写 方式,探索 全新 的 理论 问题,必然 存在 不足。
(1)有些 地方 还 要 严密
作者 认为“英语 的 字 没有 部件”,又 说“字 是 有 一个 部件 充当 的 单纯字,例如 英语 的‘e’,汉语 的‘人’。” (p.47)为了 避免 误解,最好 说 “英语 的 字 没有 部件 分析,部件 和 字 是 重合 的,因为……”
作者 认为“语言 生活 共同化 就是 使 说 不同 方言 或者 语言 的 人 具有 使用 相同 方言 或者 语言 的 能力。”(p.141)容易 让 人 产生 误解,因为 这里 的 前后 的 “方言 或者 语言” 含义 不同。
(2)个别 观点 有点 偏激
作者 在 全书 中 始终 坚持 书面语 要 向 口语 看齐,坚决 反对 书面语 脱离 口语、文白 夹杂 等 不符合 语言 发展 规律 的 现象,这 一点 值得 肯定。可是 有些 地方 比较 偏激,或者 不 太 符合 实际,只能 做为 一种 理想 提出。
古代 汉语 的 词 基本上 是 一个 音节 表达,一个 字 记录。然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一般 多于 一个 音节 表达,多于 一个 字 记录。这 就 需要 我们 在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 的 协调 发展、汉语 书写 形式、汉语 教学、汉语 工具书、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方面 重新 审视 字 和 词 的 关系,进行 系列 的 改革 和 改进。
“语文 改革 改变了 中国 语文 生活 的 落后 面貌,促进了 中国 社会 的 发展。”(苏 培成,2005)对于 汉语 词 和 字 的 问题 以及 相关 的 语文 改革,大约 100 年 前 就 有 人 关注 了。黎 锦熙 1924 年 的《新著 国语 文法》中 第一 章 绪论 中 第二 个 小节 标题 是 “字 与 词”。他 只是 简单地 说了 什么 是 字,什么 是 词,“有时 一个 字 就是 一个 词”,“有时 要 两 个 字 以上 组合 起来 才 成功 一个 词”(黎 锦熙,2001)。虽然 没有 深入 的 讨论,而且 把 “字” 和 构成 词 的 “语素” 混淆 起来 了,但是 他 已经 提出了 词 和 字 的 不同。后来 有 很 多 学者 关注 这 一 问题,但是 论述 都 比较 零散。
1988 年 中国 诞生 了 汉语 拼音 字母 文本 的 汉语 正词法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但是 这个 规则 诞生 20 年 了,作为 汉语 拼音 教学 的 重要 补充 内容 一直 没有 进入 中小学 基础 教育 的 教材 中。汉字 文本 的 汉语 正词法 的 还 在 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领域 开始 萌芽。
《词 和 字 研究》 是 第一 本 从 语言 规划 角度 全面 系统 论述 这个 问题 的 专著。本 书 共 有 9 章。第1-2 章 从 总体上 论述 有关“词 和 字”、“字 和 文字”的 区别 与 联系,并且 批评了 一些 错误 观点。第3-5 章 从“词 意识”入手,着重 阐述“词式 书写 和 汉语 书写 改革”、“‘正词法’ 和 词式 书写 实践”问题。第6-9 章 分别 从 语言 现代化、语言 教学、字典 词典 编写、语言 信息 处理 各个 角度 进行 理论 和 实践 的 探索,提出 一些 设想 与 方案。
《词 和 字 研究》 这 本 书 开宗明义 地 提出“词 和 字 是 中国 语言 规划 的 重要 理论 基石”(p. 11)(p 表示 这 本 书 第2 版 的 页码。以下 相同。)这一 论题,全书 始终 围绕 这 一 中心,或者 宏观 引导,或者 微观 阐发,提出了 许多 创新性 观点。
2. 明确 深刻 地 提出 和 阐述 创新性 观点
作者 在 书 中 提出了 许多 创新性 观点,使 人 耳目一新。 他 认为 词 是 语言 的 基本 单位,字 是 文字 体系 中 的 基本 单位,并且 给“字”下了 定义:字 是 文字 体系 中 最小 又 自由 的 视觉 平面 单位(p. 43)。这样 就 为 进一步 分清“词”和“字”的 界限 提供了 标准。作者 在 这个 基础 上,还 提出了 词 的 确认 原则、词 的 切分 标准、词式 书写 的 理论 依据,并且 认为 空格 是 隔离 词 的 国际 通用 方法,词式 书写 是 标点 符号 功能 的 扩大。作者 还 进一步 分析了 汉语 没有 英语 那样 迫切 需要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原因 以及 汉语 词式 书写 改革 的 心理 障碍 等 问题。这些 创新性 观点 具有 一定 的 前瞻性,是 作者 主要 学术 思想 观点 的 集中 体现。
尤其 值得 注意 的 是,作者 在 第3 章 提出“词 是 学习 和 使用 语言 的 起点”(p. 67),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意识 教育 却 严重 缺乏,这样“会 使 我们 的 后代 写 出来 的 文章 文言 白话 相互 夹杂,破坏 现代 汉语 的 纯洁性,一定 程度地 走 文言文 的 老路”(p. 70),所以,作者 强调“词 意识 必须 从 儿童 教育 开始 强化”。的确,现在 的 小学生 教材、儿童 出版物,甚至 一些 语文 报刊 都 只是 给 汉字 注音,而 不 是 按照 词 拼写,不 注重 儿童 词 意识 的 培养。所以,作者 的 呼吁 值得 我们 深思。
3. 善于 把 基础 理论 研究 和 应用 研究 结合 起来
除了 宏观 地 密切 关注 中国 语言 及其 文字 的 历史、现状 和 未来,作者 在 书 中 还 一一 专门 探索 与“词 和 字”有关 的 各个 领域。 有关 “词 和 字”的 研究 已经 不 仅仅 局限 在 传统 的 语法学 和 词汇学 方面。随着 社会 的 发展 和 科技 的 进步,汉语 信息 处理、词典 字典 的 编写,对内 对外 汉语 教学 以及 语言 现代化 等 众多 领域 越来越 急 需要 理清 词 和 字 之间 的 关系。作者 审时度势,心思慎密 地 注意 到 了 这 一 点,在 第6-9 章,作者 逐一 阐述 这些 问题,提出 自己 的 看法 与 设想。
例如 在 第6 章 “语言 现代化”方面,作者 提出 要 努力 开拓 有关 词 和 字 的 中国 语言 现代化 实践 ,并且 在 实践 中 解决 语言 现代化 中 与 词 和 字 有关 的 问题。在 第7 章 “汉语 教学”中 作者 强调 不仅 要 完善 大学“现代 汉语”正词法 教学,还要 减少 中学《语文》夹杂 文言词 的 现象 以及 加强 小学《语文》拼音 教学 的 词 意识。在 第8 章“汉语 工具书 ”方面 作者 认为 不仅 现代 汉语 词典、字典 的 编写 要 有 现代化 的 思想 和 方案,而且 要 严格 区分 词典 和 字典,并且 针对 现代 汉语 字典 编写 现代化 的 方案 提出了 6 点 理论 建议。在 第9 章“汉语 信息 处理” 方面 ,作者 提出了“从 拼音 和 词 入手 是 汉语 电脑 输入 的 关键”,并且 介绍了 汉语 的 自动 分词 和 罗 海清 的 生成性 小词表。
4. 努力 把握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结合 的 科学 方向
本 书 作者 不但 从 汉语 个体 角度 进行 阐述,而且 结合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两 个 方面,系统 客观 地 研究 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词 和 字 问题。针对 有的 学者 强调 汉语 特点 的 时候,在 一定 程度 上 忽视 “语言 共性”,作者 强调“应该 从 共性 中 把握 真正 的 个性”(p. 26)。例如,由于 汉语 实行 字式 书写,英语 实行 词式 书写,所以 我们 很 多 人 错误 地 把 汉语 中 的“字”同 英语 中 的“词”等同 起来。 作者 站在 普通 语言学 的 高度,从“字” 和 “字母” 的 共性 角度 进行 研究,认为“字母 是 字”,“字母 是 表音 文字 的 字,而 不是 比 字 小 的 构字 单位”(p. 44),所以“英语 的‘letter(字母)’应该 跟 汉语 的‘字’对应”(p. 42)。英汉 同义词 词典 也 是 这样 解释的,在“letter(字母,文字,书信)”的 同义词 中 就 有“ character(字,字母)” ,而 汉语 的 “字” 一般 在 英语 中 都 翻译 成“character”。(郑太平、陈南主编,1992)而 上述 的 错误 观点 又 使 很 多 人 只 看到 了 汉语 中 的 字 和 词 的 不同,忽视了 西方 语言 中 字 和 词 的 不同,所以 作者 又 强调“不要 把 字 和 词 的 共性 当做 汉语 的 个性”(p. 37)。
周 有光 说“今天,什么 事情 都 要 从 世界 来 看 中国,不能 从 中国 来 看 世界,也 不能 从 中国 来 看 中国,因为 从 中国 来看 中国,那么 你 的 眼光 就 没有 方法 放大。”(周 有光,2006)本书 作者 正是“站在 人类 语言 及其 文字 的 历史 发展 高度”(p. 281),尊重 共性、把握 个性地 研究 词 和 字 的 问题。正确 处理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 的 关系 对 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词 和 字 的 研究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5. 敢于 质疑 权威 学者 的 学术 观点
作者 在 论述 过程 中 遇到 目前 语言学 中 的 一些 问题,也 敢于 提出 自己 的 意见,即使 面对 权威 也 敢于 质疑。他 批评 何 丹 认为 文字 类型 跟 语言 类型 有 必然 关系 等 错误(p. 45)。他 对 权威 学者 徐 通锵 的《基础 语言学 教程》中 否定 汉语 的 基本 单位 是 词,认为 汉语 的 基本 结构 单位 是“字”等 观点 进行了 驳斥,认为“这是 对 汉语 认识 的 一种 倒退”( p. 14)。例如《基础 语言学 教程》用“游泳”这样 的 特殊 的 离合词 来 否定 汉语 词 的 存在。作者 列举 了“游戏”、“游览”、“什么”、“桌子”等 词 的 整体性 很 强 的 例子 反驳 这 一 观点。对 权威 学者 胡 明扬 主编 的《语言学 概论》 中“字符” 概念 的 含糊 使用,作者 也 进行 了 科学 分析,阐述了 自己 的 观点 和 立场。
6. 全面 实践 词式 书写 新 方式
当代 著名 语言学家,102 岁 的 老人 周 有光 给 这本 书 第2 版 题词:“词式 书写 就是 分词 连写,这是 书写 方法 的 进步;在 出版物 上 应用 方便 阅读,在 电脑上 应用 方便 传输,值得 大家 来 研究 尝试。”
文字 有 两种 书写 方式:一种 是 一个 字 一个 字 排列,叫做“字式 书写”;一种 是 在 这个 基础上 一个 词 一个 词 进行 分离 排列,叫做“词式 书写”。“词式 书写”又 叫做“分词 连写”、“词儿 连写”,很 多 语言 例如 英语、德语、俄语 等 都 实行 词式 书写 ,汉语 的 汉字 文本 现在 还 只是 采用 字式 书写 方式。
当 我们 看到 彭 泽润 的《词 和 字 研究》这 本 书 的 时侯,有 一 个 强烈 的 印象,这 是 又 一 本 全面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图书。 2002年 中南 大学 出版社 出版了 由 彭 泽润,李 葆嘉 主编 的《语言 理论》,是 用 计算机 处理 汉语 以来 中国 第一 本 全面 实行 词式 书写 的 汉字 文本 图书。作者 在 《词 和 字 研究》中,又 一次 执着 地 实践 词式 书写,向 传统 书写 习惯 挑战,可以 看成 中国 语言 现代化 领域 的 急先锋。
虽然 在 汉语 中 实践 和 尝试 词式 书写 的 历史 有 100 多 年 了,但是 真正 能够 做到 从 学术 到 日常 生活 都 实践 词式 书写 的 人 却 寥寥无几,这 是 因为 有时 习惯 大于 理性。然而 彭 泽润 却 是 一位 不但 敢于 探求 真理,更 是 一位 勇于 实践 真理 的 人,他“现在 只要 使用 汉字,无论 写 文章,还是 写 信,还是 上课 写 板书,无论 使用 汉字 还是 使用 汉语 拼音 写 汉语,都 坚持 词式 书写。”(p. 88)
7. 保持 深入 浅出 的 学术 语言 风格
语言 的 使用 生动 形象 也 是 本 书 的 一 大 特色。作者 在 说明 自己 观点 的 时候,不仅 论证 严密、例证 丰富,而且 语言 深入浅出,阐述 得 活泼 有趣、生动 形象,使 人 印象 深刻。例如 对于 词式 书写 不少 人 仍然 存在 疑虑,甚至 产生 各种 认识 障碍,作者 在 第2 章“字 和 文字”中 分析 汉语 词式 书写 存在 的 认识 误区 的 时候,认为 人们 存在 这些 疑虑 或者 认识 障碍 的 重要 理由 是 汉语 的 词 不 容易 分 清楚 ,作者 说 “这 好象 贫困 地区 的 人 对 那些 扶贫 的 人 说 ‘我们 没有 过 富裕 生活 的 习惯。’”(p. 30)作者 分析 得 一针见血,让 人 忍俊不禁。在 说明“文”作为 构字 部件 做 一个 字 的 一 部分 的 时候 迁就 字 的 其他 部分 的 形体 时,作者 又 形象 举例:有的 跨开 腿 骑 在 上面,例如“紊”;有的 收拢 四肢,缩 在 一边,例如“刘”;有的 规规矩矩 躲 在 里面,例如“闵”。(p. 43)这 就 把 本来 枯燥 无味 的 语言 理论 生动 形象地 表述 出来。
8. 存在 的 不足
开创 一个 崭新 的 领域,实践 一种 崭新 的 书写 方式,探索 全新 的 理论 问题,必然 存在 不足。
(1)有些 地方 还 要 严密
作者 认为“英语 的 字 没有 部件”,又 说“字 是 有 一个 部件 充当 的 单纯字,例如 英语 的‘e’,汉语 的‘人’。” (p.47)为了 避免 误解,最好 说 “英语 的 字 没有 部件 分析,部件 和 字 是 重合 的,因为……”
作者 认为“语言 生活 共同化 就是 使 说 不同 方言 或者 语言 的 人 具有 使用 相同 方言 或者 语言 的 能力。”(p.141)容易 让 人 产生 误解,因为 这里 的 前后 的 “方言 或者 语言” 含义 不同。
(2)个别 观点 有点 偏激
作者 在 全书 中 始终 坚持 书面语 要 向 口语 看齐,坚决 反对 书面语 脱离 口语、文白 夹杂 等 不符合 语言 发展 规律 的 现象,这 一点 值得 肯定。可是 有些 地方 比较 偏激,或者 不 太 符合 实际,只能 做为 一种 理想 提出。
总之,正如 马 庆株 教授 在 序言 中 说 的 “这 本 书 的 探索 精神 值得 肯定”,“抓住 了 一个 重大 的 实践性 很 强 的 理论 问题”。它 不仅 值得 语言学、汉语学、外语学、新闻学、传播学 专业 的 学生 阅读,而且 是 信息 媒体 的 记者、编辑 以及 公务员 使用 语言 及其 文字 的 重要 参考 资料。
参考 文献
[1]《汉语 拼音 正词法 论文选》编辑组.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论文选[c].北京:文字 改革 出版社,1985.
[2]黎 锦熙.新著 国语 文法[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1.
[3]李 行健 主编.现代 汉语 规范 词典[m].北京:外语 教学 与 研究 出版社,语文 出版社,2004.
[4]彭 泽润,李 葆嘉 主编.语言 理论[m].长沙:中南 大学 出版社,2002.
[5]彭 泽润.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共性[m].北京:中国 文史 出版社,2007.
[6]苏 培成.中国 语文 现代化 的 百年 历程[j].吉林:北华 大学 学报,2005,(6).
[7]郑太平,陈南主编.英汉 高级 同义词 词典[m].成都:四川 科学 技术 出版社,1992.
周 有光.关于 中国 语文 现代化 研究[a].陈 永舜.语文 现代化 研究[m].长春:吉林 大学 出版社,2006.
[1]《汉语 拼音 正词法 论文选》编辑组.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论文选[c].北京:文字 改革 出版社,1985.
[2]黎 锦熙.新著 国语 文法[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1.
[3]李 行健 主编.现代 汉语 规范 词典[m].北京:外语 教学 与 研究 出版社,语文 出版社,2004.
[4]彭 泽润,李 葆嘉 主编.语言 理论[m].长沙:中南 大学 出版社,2002.
[5]彭 泽润.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共性[m].北京:中国 文史 出版社,2007.
[6]苏 培成.中国 语文 现代化 的 百年 历程[j].吉林:北华 大学 学报,2005,(6).
[7]郑太平,陈南主编.英汉 高级 同义词 词典[m].成都:四川 科学 技术 出版社,1992.
周 有光.关于 中国 语文 现代化 研究[a].陈 永舜.语文 现代化 研究[m].长春:吉林 大学 出版社,2006.
research on words and characters based on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chinese individuality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ords and characters by peng zerun
guan yanq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normal university of hun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hunan university)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chinese individuality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ords and characters by peng zerun
guan yanq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normal university of hun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hunan university)
abstract: questions of word consciousness and character consciousness, writing as words and writing as characters receive more attentions these years. in old chinese, a word was almost expressed by a syllable and recorded by a character, but in modern chinese, it is commonly expressed by more than a syllable and recorded by more a character. so we have to reconsid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words and character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word consciousness and character consciousness in harmony, the writing form of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reference book,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so on. the book research on words and characters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chinese individuality in chinese language planning written by professor peng-zerun offers a thorough discussion to these questions.
key words: language planning; writing by word;writing by character;word ; character
key words: language planning; writing by word;writing by character;word ; character
摘要:有关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词式 书写 和 字式 书写 的 问题,越来越 受到 关注。古代 汉语 的词 基本上 是 一个 音节 表达,一个 字 记录。然而 现代 汉语 的 词 一般 多于 一个 音节 表达,多于 一个 字 记录。这 就 需要 我们 在 词 意识 和 字 意识 的 协调 发展、汉语 书写 形式、汉语 教学、汉语 工具书、汉语 信息 处理 等 方面 重新 审视 字 和 词 的 关系。彭 泽润 的 这 本《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中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就 对 这 一系列 的 问题 进行 深入 的 探讨。
关键 词:语言 规划; 词式 书写;字式 书写;词;字
关键 词:语言 规划; 词式 书写;字式 书写;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