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书法欣赏四:晋名家王献之书法赏析-wepoker官网

《廿九日帖》

[日期:2007-02-05]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字体: ]

》广告》彩盒礼盒食品包装盒定制》 金鹰盒工厂:湘潭市金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专注于食品包装盒的设计、生产和研发,主要生产蛋糕盒、西点盒、糕点盒、特产盒、粽子盒、月饼盒、年礼盒、茶叶盒,是湖南较早湘潭唯一一家获得食品相关产品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彩盒礼盒定制热线:13973284032(胡敬禹先生 语言文字网站长,1995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印刷专业,一直从事于印刷包装行业)《彩盒礼盒食品包装盒定制《广告《

晋名家王献之—《廿九日帖》

  晋王献之书。纵26厘米×横11厘米,硬黄纸本。行楷书。文云:‘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帐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匆匆不具。献之再拜。"此帖字体端丽,潇洒秀劲,疏爽多姿,字字神逸,墨彩飞动,出入右军法中,师古创新的面貌跃然纸上。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此卷为唐时阁臣宰相王方庆,将其先祖王羲之父子及诸孙辈数代人的墨迹献给武则天,武后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据王氏所进献的真迹为蓝本,命双勾摹拓以留内府,通称《万岁通天帖》每帖前多有王方庆小楷书其祖辈名衔。廿九日帖为其中之一札。此帖双勾技术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做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等官职,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故人称“大令”。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他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成为历来赞美稽山镜水的名句。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王献之最为突出。
  
  王献之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从而也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字在笔势与气韵上要超过其父,米芾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即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他还劝其父“改其体”,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

  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传为王羲之所撰的《笔势论》云:“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并“今书《乐毅论》一本”,“贻尔藏之”。献之确实书性颖悟,不仅于技法上如些。而且能将意趣渗入书法中。

  相传有一次献之外出,见北馆新涂的白色墙壁很干净,便取帚沾泥汁写了方丈大的字,观者如堵。羲之见而叹美,问是谁作的,众人答云:“七郎。”王献之书学思想高超,有远见。他劝父亲改体,不过十五六岁,他的书学见解之深似乎与年龄不相称,却是事实。唐张怀瓘《书议》记载王献之对其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献之认为事贵变通,章草的字字独立以及波磔的生发,不能表现出更宏大的气势、奔逸的律动:在深入研究之后,他认为藁草与行书之间可找到突破“往法”的途径,建议父亲应当“改体”。王献之对于传统书体的深刻研究,对于创新路数的用心探索,确有过人之处。   创新变体的书学是灵魂主宰并导引着这位书圣的后代,他要突破往法,另辟一新天地,而且也想超越其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树新帜。虞和《论书表》载,谢安尝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指王羲之)?”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曰:“世人那得知。”王献之并非是不知天高地厚之辈,他的自我评价亦非无稽之谈。

  孙过庭《书谱》载,羲之往京都,临行题壁。献之偷偷地把它抹掉,另外写过,自以为写得不错。羲之回家看见了,叹曰:“我去时真大醉也。”献之内心感到惭愧c这传闻足见献之虽有志与父争胜,却亦有自知之明。王献之本性潇洒,超然于世俗礼法之外,“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的书法发自内心,故“偶其兴会,则触遇造笔”。因此至今留下他在羊欣白新绢裙上写字、在好事少年精白纱衫上挥洒等“书练裙”和“裂纱械衣”的传说。王献之而对门然,像其父一样高洁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王羲之云:“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献之也说:“从山刚道上行,山川白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认为,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在艺术素养方面,

  王献之亦擅丹青。桓温尝清他画扇而,献之一时失手,误落了一点墨,索性顺势画成“乌驳牸牛”图,尤为妙绝,又在扇面上写《驳牛赋》,可谓机敏过人。王献之最初娶郗昙之女、他的表姐为妻。后来献之被逼离婚,作新安公主的驸马,终身引以为憾。献之无子,只有一女,后立为安僖皇后,其女亦善书。他一生中所尝到的许多人生滋味,化成了或明或暗的色彩,也涂抹在他书艺光谱中了。今人侯镜昶说过:《洛神赋》屡经传摹,但至今仍存其神采,将它和《兰亭序》比较,两者书风相去甚远。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用笔挺秀直书,显然他改革了其父圆转善曲的书风,吸取西汉古隶的笔意。让隶方整多用直笔,献之正是以直笔人真书,才使得真书而貌又有新意。另外,《洛神赋》的笔法的渊源还可探测,如果把它和《淳化阁帖》中的郗鉴《灾祸帖》相比较,两若神似;由此可见,献之改革父书也得力于岳家笔法。这为研究书艺发展留下一份,可贵资料。

  王羲之学张芝草书,从形势上突破章草的分割孤立,加以钩连,但一般不作多字联绵,仅二至三字一笔出之。他用张草的使转,发展为内向的、敛蓄的今草。王献之既学其父,也学张芝,突破王羲之联绵模式,成为更多字的贯通,为“一笔书”;由内向而转为外侈,由敛蓄而化为奔逸。所谓“一笔书”是指“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子敬明其深诣,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参见《书断》)。世称“一笔书”始自张芝,王献之则是以张芝为“杠杆”,以羲之草书为“支点”,完成一种“破体”的创造。
  
  王羲之书艺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中和,在多种对立因素之中调和统一。他在书法的形质(如肥瘦、方圆、短长、骨肉等)方而能无过无不及,在书法的神采(如奇正、气度、韵趣等)方面无乖无戾。项穆《书法雅言》云:“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彩攸焕,正奇混成也。”与突破其父草书模式一样,王献之也是有意识地改变其父的创作思想,他将“中和”转为“失衡”,走向以“奇”、以“险”争胜的新境界。项穆也认为“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
  
  王献之承其父法家范,从《七月二日帖》等可睹其章草风采。此帖章草笔法古雅,然俯仰跳荡,大小错杂,也显示自由不拘的个性。王羲之逝世后到南朝梁初,约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王献之书因其媚趣研润、逸气洒脱,学其书者盛极一时。其间名家师法小王者,如《书断》所载,即有桓玄、宋文帝刘义隆、羊欣等。特别是羊欣,被称为“人于室者,唯独此公”,所以时人谓“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另外还有薄绍之、谢灵运、孔琳、邱道护、齐高帝萧道成、萧思活、范晔等,也各具小王意趣。这是王献之声誉日隆的一个原因。羊欣书艺独步于王献之之后,传授门徒,使献之的影响更为扩大。
   
  那么,唐太宗为何要贬低王献之?有的学者认为,在初唐李世民要学书,必是从王献之人手,因为那时王献之的手迹比其父的容易得到。后来李世民才看到王羲之的墨迹。李世民也许不甘心居于王献之之下,便把其父抬了出来。由于李世民推崇大王、贬低小王,当时人士慑于皇帝的旨意,遂把有王献之署名的遗迹抹去其名字,或改为羊欣、薄绍之等人姓名。近人沈曾植也说:“率更(指欧阳询)行草,实师大令而重变之。”虞世南和其他一些书家也学王献之,张怀瓘说:“虞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王绍宗,清鉴远识,才高书古,祖述子敬。孙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二王。”唐人对王献之的草书很重视,尤其是狂草。张旭的草书就从王献之化出。唐蔡希综《法书论》云:张草“雄逸气象,是为天纵”,“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怀素也皈依小王,其《圣母帖》“轻逸圆转,儿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见赵岫《石墨精华》)。由此可见,尽管李世民贬低小王,但终唐一代,还是有很多人向王献之学习的。
  
  五代后周杨凝式兼学“二王”,学习献之取得卓越成就。沈曾植说:“草势之变,性在展蹙,展布纵放,大令改体,逸气自豪,蹙缩皴节,以收济放。(张)旭、(怀)素奇矫皆从而出,而杨景度为其嫡系。”(《海口楼札丛》)宋代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称: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米芾服膺王献之,并且心仪手追这种“天真超逸”的意趣。米书与小王书血脉贯通。另一书家蔡襄也说:“唐初,二王笔迹犹多,当时学者莫不依仿,今所存者无几。然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号为名书,其结约字法皆出王家父子,学大令者多放纵,而羲之投笔处皆有神妙。”蔡襄追慕晋韵,其媚趣研润则与小王近似。黄庭坚也称赞“大令草入神品”,黄书“运笔圆劲苍老,结体紧密纵横处,从颜柳诸公上接羲献”(笪重光语)。即如苏轼,其书而目虽与“二王”不类,但也有相通之处。姜夔对小王也多推崇,曾说:“世传大令书,除《洛神赋》是小楷,余多行草,《保母砖志》乃正行,备尽楷则,笔法劲正,与《兰亭》、《乐毅论》合,求二王法,莫信于此。”元明清以来学小王书法而成就卓著者有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王铎等,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
  
  总之,王献之的书艺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有独立的价值。以“二王”并称也成为书史上的专名。“父之灵和,子之神骏,皆古今独绝”,难怪人们称王羲之为“书圣”,称王献之为“小圣”了。

  王献之的著名书法作品《洛神赋》,传至宋代只存13行,有玉版刻本,世称《玉版十三行》。另外,《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作品,也都是书法艺术的瑰宝。米芾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



[1] [2]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廿九日帖》
第2页:晋名家王献之—《中秋帖》

阅读: 次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wepoker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wepoker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wepoker官网登录入口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
上一篇:书法欣赏三:晋名家王羲之书法赏析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书法欣赏 
本文评论
  若想对王献之书法艺术有深入细致的研究,,《王献之书法评论集》是你的良师益友。该书由主要文献出版社出版。   (爱在心中 ,2014-09-13 )
  发语音   (retreat ,2013-08-12 )
  1111111111111111   (111 ,2013-03-21 )
  大家风范,引以为师   (钮红 ,2012-11-12 )
  雅,大气   (陈兴禄 ,2012-11-08 )
  雅! 雅 !雅 !!   (yangzi ,2009-03-05 )
  字数   (字数 ,2008-05-23 )
  垃圾   (... ,2007-11-27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