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上午9:30,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东方早报记者]刚才李司长在介绍中说到,上海的学生说上海话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上升,小学生说上海话的比例是37%,大学生的比例是70%以上,请问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不是说明,普通话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而对大学生正好相反呢?第二,我国存在哪些濒危方言?对濒危方言有没有采取措施?去年的调查中有这样的一些报告,而今年没有,请介绍一下。 [王铁锟]关于上海市学生的方言情况的调查,是上海市语委做的一项工作。这个调查分析了一些原因,我们的报告里也讲了一部分。实际上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说方言,希望孩子很好地掌握普通话,虽然不说,但是孩子说方言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很多孩子不会说方言,是因为父母不会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像孩子小其他会叫“爸爸、妈妈”一样,再过一段时间就改“爸”,再过一段时间就叫“老爸”,在语言发展的阶段,事实上这些孩子听的方言比较多,但词汇各方面没有变化。这个调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第二个问题,汉语有哪些方言濒危?说心理话,我们心中无数,因此我们现在正在呼吁能够对整个中国的语言,包括汉语和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方言进行一次普查活动,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语言资源有多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我们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今后社会能关注国家语言资源,注意保护民族语言和汉语里的各种方言,使它们不至于像物种一样很快灭绝,因为我们知道,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非常宝贵的东西,而现在全世界,据估计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特别是过去交通、通讯不发达,穷山恶水保护了很多的方言,现在农民工进城,电视发达、教育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护我们的语言方言,保存下来,乃至于记录下来也很好,这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语委现在正在研究呼吁进行中国语言普查的问题,到时候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来参与。 我补充一下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刚才问到上海市的问题,其实很有代表性。很多地方单行,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代替方言?我们的书中提到了有关职能部门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注意方言的问题。大家知道,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对推广普通话有明确界定,主要是四大领域,政府机关、国家公务员要带头,新闻媒体要作榜样,公共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是为了顺畅地沟通,很多人到广东去,服务员如果不会普通话,连点菜都无法顺利完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学校,校园里要推广使用普通话。除了这四大领域,只要是能方便沟通的,讲方言、讲外语、讲少数民族语,都可以。因此,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推广普通话并没有说不许大家讲方言,只是说确定了在四大领域里要讲普通话。因为中国的方言非常多,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服务行业来讲,本身就有这样的需求。周有光先生讲过,最近几年普通话在中国的推广非常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人员流动,你只会讲方言,到了另外一个不讲你这种方言的地方,如果你不会普通话,就无法交流。 方言的保护,其实从通用语言文字法来讲,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像一个人既会说普通话,又会说方言,他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按照不同的需要来说话。 刚才发布的上海市的调查,实际上也是因为有人担心将来上海方言会不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很多人认为,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讲普通话,会不会把方言忘记了?这个数据正好表明,上了大学以后,除了上课、和其他同学交流以外,回到家里反而更多地讲方言。这说明,在小学、幼儿园里让孩子说普通话,其实不会对方言构成威胁,这也能打消一些人的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