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撰文,称“字母x是汉语拼音的软肋”,说因x在拼音和英文中发音差异太大,给一些海外华人带来了尴尬。他提出,应遵从西方人定下的国际规则,将汉语拼音中的x、q等改掉。唐钧先生在2月27日《北京青年报》上,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并发出了反问,“汉语拼音凭啥要顾忌洋人的感受?”
字母x等,究竟是否汉语拼音的软肋,应当按“国际规则”更改呢?在笔者看来,那位博客作者其实是坐井观天,错把英文中字母x的发音方法,当成了世界通行的“国际规则”了。唐钧先生说得好,英语即便再“强势”,也不能非让人按英美的习惯去读德语、法语或西班牙语。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没必要去刻意迎合英美人的习惯。
然而笔者觉得,唐先生的文章中也有不良倾向,即对汉语拼音的“感情”过深,到了近乎盲目崇拜的程度。事实上,尽管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科学的,但它绝对不是完美无缺的,值得进行探讨乃至作出修改的地方,可以说不止一处。简单举几个例子吧,一是将ong改成ung,可能更加科学一些,二是v根本就是个多余的字母,三是字母表“阿、掰、猜、呆(近似音)……”,人为强定的读音规则早已名存实亡。
唐先生说,现在的孩子用电脑,不再会为汉字输入而烦恼,“这都是拜汉语拼音所赐”,还说,要是回过头来用“注音符号”,就必须为电脑配备特殊的键盘。可是,汉语拼音输入法打字快,并不意味着拼音方案没问题,更不意味着应对其顶礼膜拜。就算用汉语拼音比注音符号更优越,也只能证明汉语拼音用拉丁字母,“顾忌洋人的感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已。大家对汉语拼音的具体规则,还是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的。
我们的汉语拼音,不必刻意迎合英美人感受,可以有一些自创的发音规则,对这个笔者是赞同的。汉语拼音中的x、q,在外语中也是不常用的字母,它们的汉语拼音读法不改,笔者认为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唐先生认为,清华大学用“ts”取代“q”,违反了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律,“因为在汉语拼音中,声母都是只用一个字母来作为标识的”,这却是一个大大的谬误。汉语拼音中的zh、ch、sh,难道都不是声母吗?民族自尊心强可以理解,但既然讨论汉语拼音,不能没有语言学常识。
笔者在这里,并不想多谈现行拼音方案的不足。笔者想向唐先生指出的是,我们制订和使用的汉语拼音,尽管不必多顾忌英美人感受,但汉语拼音既然用了拉丁字母,就必须考虑一些国际通行规则。唐先生说,“有英美人士读错,纠正他就是了”,“真要有人故意整蛊,你先笑话他的智商连这么简单的汉语拼音都应付不过来”,无疑有点太自我主义了。假如我们制订拼音方案时,完全不“顾忌洋人的感受”,随便为各个字母规定读音,比如规定字母a读“拨”,字母b读“衣”,汉语拼音还能否推广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