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碑文应是隐含了一件历史疑案的文字游戏
清顺治帝出家为僧,一直是一件搞不清的历史疑案。近来cctv4播出了《名刹帝影》的片子,其中提出了历史学者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河南民权县的白云寺应是顺治帝作为僧人“醒迟长老”最后居留的地方。在其列出的诸多证据中有一块石碑,是康熙49年即醒迟长老圆寂之年康熙帝所御赐,碑文为“當堂常赏”四个大字,其在碑上的布置如同古代铜钱上一样,上为“當”字,下为“堂”字,右为“常”字,左为“赏”字。对此碑文如何解读为与顺治帝有关,片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但还没有得出十分明确的关联。
其实,“當堂常赏”这几个字的总体含义本来就不很明晰,有些怪异,直接从字面来看,可以理解为:对于该寺庙的主持要常加赏赐。但是,从我国文字使用的传统来看,在历史上常常有人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搞一些文字游戏,将一些意思不直截了当地,而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如藏头、藏尾等等)寓藏于表面的文字之中,造成一个个的谜让人去猜想。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是不是就有可能解读出“當堂常赏”中间所隐含的谜团。
果然,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分析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结果:“當堂常赏”碑文所要表达的内含原来就是康熙帝为纪念其父皇顺治帝的旨意,这就是:尊崇顺治皇帝的圣迹。此分析可以表达为以下几条:
1.“當堂常赏”四个字的上半部都是“尚”字,其意义应按“尊崇”之意理解;
2.尊崇什么呢?这就要从四个字的下半部来看了。四个字若按“赏當堂常”的顺序读取,其下半部就是“贝田土巾”,这就正是“顺治皇帝”四个字的字尾“贝口土巾”( “當”的下部虽为“田”,但可以只取其“口”,“皇”的字尾虽为“王”,但也可以只取其为“土”),可用以表示顺治皇帝的“遗迹”或“遗踪”或“圣迹”;
3.“赏當堂常”四个字的下部正好就是“顺治皇帝”四个字的字尾,这不应该是不可思议的巧合,而应该是有意为之的一个“文字游戏”;
4.总起来四个字的意义就是“尊崇顺治皇帝的圣迹”,这就应该是康熙帝将纪念其父皇顺治帝的意思藏在了“赏當堂常”御碑之内,以解其不能不表又不能明表之难。
总之,
一个古碑上的四个大字,
却是一出皇帝的文字游戏,
隐含了一个历史的秘密,
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难道这不是存在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