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和韩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直接使用汉语文言文;(二)借用汉字(借音、借意或音意兼借)书写朝鲜语,同时仿造若干朝鲜新汉字(后者如“ ”,音tol,义石头);(三)创造和使用表音的谚文字母(或者汉字、谚文混合使用)。
第一阶段约经历700年时间。第二阶段约经历1400年时间。谚文字母于1446年创制、颁布,可是只在民间传播,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作为朝鲜民族象征的谚文,才与汉字混合(汉字记写朝鲜语词根,谚文记写词尾),成为全社会使用的正式文字。1948年,朝鲜(北方)废除汉字,全用谚文(学生也另外学习一些汉字);韩国(南方)继续使用汉字谚文混合体,不过,对汉字的数目进行了限制,对字形进行了简化。1972年,韩国教育部公布了1800个教育汉字。1983年公布第一批简化字90个。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初中学汉字900个,高中文科增学700个(理科不再增学)。
谚文字母共28个,其中辅音17个,元音11个。字母近似汉字笔画(如: 音k, 音p, 音o, 音yu),叠成汉字式的方块(如: , )。一个方块代表一个音节,方块由音素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