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成材,zhang chengcai】男,1932,陕西 商州,教授。[1]地域:qh 青海。[2]单位:青海 师范 大学。[3] 电邮: 。[4] 电话:0971-6308942。 [5] 纸邮:810008。青海西宁,青海 师范 大学 老干部 活动室。[6]学习:西安 师范 学院 中文系 1955,东北 师范 大学 中文系 现代 汉语 研究班1958。[7]工作:青海 师范 大学 中文系1958-。[8]职务:硕士 研究生 导师,青海 语言 学会 名誉 会长,青海 师范 大学 教学评估 中心 文科 督导组 组长。[9]研究:汉语 方言,汉语 语法。[10] 著作/软件:10本:西宁 方言志(合作)1987,商县 方言志1990,西宁 方言 词典1994,中古音 与 青海 方音 字汇2006,等等.[11]论文/其他:90 多 篇:商县 方言 人称 代词 1958,商县方言动词完成体的内部屈折1958,等等.[12]观点:重视 语言 事实 的 描写 和 语言 特点的 挖掘,愿意 在 观点、材料、方法、角度 的 新颖 上 下 工夫,在 语言学 的 普及 和 教学 上 下 工夫。附录:
张 成材 成果 目录
西宁方言志(合作)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
中国语言地图集(与张盛裕完成官话之四) |
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1987-1988 |
商县方言志 |
语文出版社1990 |
西宁方言词典 |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
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天水、西宁,并参与编委、总审工作) |
语文出版社1997 |
西宁话音档 |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
商州市志·方言志 |
中华书局1998 |
青海省志·社会科学志(负责第10章语言部分)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
青海省志·方言志(责汉语部分)负 |
黄山书社2001 |
中古音与青海方音字汇 |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
“西医医院”想到的 |
中国语文1957-9 |
商县方言的人称代词 |
中国语文1958-3 |
商县方言动词完成体的内部屈折 |
中国语文1958-6 |
商县方音与北京语音的差别 |
方言与普通话集刊 第2本 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6 |
对《中国语文》1958年的几点小意见 |
中国语文1959-2 |
从西安音跟北京音的差别谈到西安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
方言与普通话集刊 第7本 文字改革出版社1959.12 |
乐都音系 |
《青海省高等学校论文集》第2集 1960-12 |
关于商县词的标音 |
中国语文1965-6 |
青海人怎样学习普通话 |
青海师院1975-3、4合刊 |
试论青海方音的特点 |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79-1 |
西宁的程度副词“胡嘟” |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1 |
西宁方言记略 |
方言1980-4 |
也谈句子的连贯·兼谈句群 |
中学语文教学1980-11 |
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 |
青海社会科学1981-1 |
谈《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1-1 |
怎样标调 |
《语文知识从书》第1辑1981-9 |
谈总分与分总 |
《语文知识从书》第2辑1981-12 |
怎样分析词组 |
中小学语文教学1981-12(西宁) |
两个发人深省的比喻 |
中小学语文教学1982-3(西宁) |
怎样教聋幼儿学话 |
中国聋人1982-2 |
谈谈比喻与象征的异同 |
青海教育1982-2 |
几点建议 |
中国语文通讯1982-3 |
几种语法分析方法的比较 |
青海师专学报1982-1 |
谈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 |
中小学语文教学1981-9(西宁) |
试论“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 |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2 |
略谈青海人如何学好普通话 |
青海教育1982-4 |
西宁方音与北京语音的对应规律 |
青海教师进修学院学报1983-1 |
中古合口三等韵字在岐山方言中遇知组、照组、日母读开口 |
中国语文1983-4 |
略谈青海汉语方言的分区的问题 |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3 |
怎样辨析同义词 |
青海教育1983-6 |
商县(张家塬)方言单音词汇释(一) |
方言1983-4 |
商县(张家塬)方言单音词汇释(二) |
方言1984-1 |
商县(张家塬)方言单音词汇释(三) |
方言1984-2 |
青海省汉语方言的分区 |
方言1984-3 |
循化方言有-an、-ian韵没有-uan韵 |
语言研究1984-2 |
语法分析中的五级单位 |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4 |
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5-4 |
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跟张盛裕合作) |
方言1986-2 |
论调查和研究方言的作用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3 |
从o、e的发音谈起——兼谈单元音和复元音的区别 |
青海教育1987-9 |
西安方言的反语 |
语言研究1987-2 |
天水方言记略(在中国语言学会第4届学术讨论会上宣读) |
全国语言学会1987.1 |
怎样区分复合式合成词的各种类型 |
青海教育1988-6 |
从“箸”演变到“筷子”的初步考察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8-4 |
从“箸”演变到“筷子”的初步考察 |
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89-2 |
青海方言中的“风搅雪”(程采) |
青海日报1989.5.6.2版 |
商县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
方言1989-1 |
青海省语言概况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4 |
试论方言形成的因素 |
青海师专学报1990-1 |
中学语法中的词和词类 |
青海教育1990-9 |
“吹牛皮”考略 |
西宁晚报1991.1.26.3版 |
“拍马屁”考略 |
西宁晚报1991.2.3..3版 |
西北方言语法调查提纲 |
固原师专学报1991-2 |
短语和词组的交叉和区别 |
青海教育1991-10. |
一种利用形象教学拼音的好方法 |
汉语拼音报1991.10.3版 |
论语法研究的新途径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4 |
试论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 |
青海社会科学1992-1 |
关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修改要点 |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2-2 |
西宁方言表处所指示代词的三分法(程采) |
青海日报1993.4.9.3版 |
转换生成语法评介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2 |
西宁声母与《广韵》声母的比较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1 |
建国后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综述 |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5-1 |
《循化方言志》序(《循化方言志》郭纬国) |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8. |
西宁韵母和《广韵》韵母的比较(上) |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6-2 |
西宁韵母和《广韵》韵母的比较(下) |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6-4 |
浅论撰写学术论文的几个环节 |
青海师专学报1996-4 |
西宁方言研究刍议-答都兴宙先生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3 |
商州市方言几个语气词在句末所表示的时制范畴 |
商洛师专学报1997-3 |
青海省四十年来汉语研究综述 |
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7-4 |
《关中方言略说》补正 |
方言1998-2 |
商州市方音与北京语音的对应规律 |
商洛师专学报1999-1 |
也谈汉语方言声调调值的确定――和张淑敏先生商榷 |
(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9-7(总60期) |
“鹳雀楼”异写考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3 |
商洛方言概况(上 |
商洛师专学报1999-3 |
商洛方言概况(下) |
商洛师专学报2000-3 |
汉语方言中[pf pf á]的分布范围 |
语文研究2000-2 |
读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 |
青海师专学报2000-5 |
商州(张家塬)方言的儿尾 |
语言研究 2000-4 |
西宁方言中的宾动式 |
青海师专学报2001-4 |
商州市方言形容词的表现形式 |
商洛师专学报2001-2 |
一部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的音韵学著作 ——评胡安顺教授的《汉语音韵学通论》(跟王玉鼎合作) |
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学报 2001-4 |
商州方言里的逆序词 ——兼论汉语中的语素颠倒构词和用词 |
商洛师专学报 2003-1 |
深入挖掘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 |
青海民族研究2003-1 |
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2 |
商州方言里的“形 人 哩”结构 |
语言科学2003-1 |
商州丧葬习俗的文化蕴含 |
商洛师专学报 2003-3 |
我国省市名称及简称诗句 |
青海教育2003-11 |
商州方言的“圪”类字、合音词和分音词(载《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邢向东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1版 |
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5-3 |
甘肃方言特点举要(一)(合作) |
甘肃高师学报2005-5 |
“东干”音义考释 |
中国语文 2005.-4 |
甘肃碧口话的特点及归属 |
语文研究 2005-4 |
西宁及周边方言介词初探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3 |
商州方言里的“宾 动 开/毕” |
汉语学报 2006-2 |
“食摞”考察 |
中国语文 2006-4 |
青海汉语方言研究五十年 |
方言 2006-3 |
————————————————————
本站注:
本站(语言文字网)受教授的委托发布《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词典》相关信息和内容。其它网站如需转载请直接联系教授 。《中国当代语言学学者词典》收录的学者词条按照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分类排列,按编者教授提供的先后顺序补充加录。